Windows Live也有翻譯工具

Windows Live翻譯

記得高登之前介紹的Google翻譯嗎?現在再來介紹另一個由微軟所提供的翻譯工具:Windows Live翻譯

文字翻譯

首先看一下微軟的翻譯跟Google的有什麼不同,就先看一下可以翻譯成哪些國家的文字吧:

Windows Live翻譯

什麼!繁體中文只能翻成英文及簡體中文兩種而已,是比Google的少很多,不過至少有一個開頭了,希望很快的有其中語言的加入。

再來PK一下好了,這是Google翻譯的「新年快樂」

Windows Live翻譯

這是Windows Live翻譯的,兩個都很正常(謎之音:這個都翻錯了就不用混了)。

Windows Live翻譯

再來最近常聽到的吉祥話:「恭喜發財」,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就有很大的差別了,這是Google翻譯的結果,說不對嗎,也還好!只是有一點偷懶直接音譯成「Kung Hei Fat Choi 」。

Windows Live翻譯

但是Windows Live翻譯就有些Orz了,直接翻成「prosper」,這個字你再用Windows Live查一下,查不到這個字的中文意思,用Google翻譯查是:「繁榮」,你認為哪一個比較好呢?

Windows Live翻譯

網頁翻譯

Windows Live翻譯除了文字翻譯之外,一樣有網頁翻譯的功能,你就在「翻譯網頁」這裡輸入網址就可以了,比較特別的是有版面的的顯示方式可以選,你可以將原始網頁和翻譯的網頁分別左右或是上下並排,或是類似Google的處理方式只顯示一個,然後在游標停留的地方顯示原來或是翻譯的文字。

Windows Live翻譯

另外也有網站小工具可以用:

Windows Live翻譯

你試用了之後給微軟打幾分呢?

平心而論:兩家的錯誤都很多,你喜歡哪一家的就用他們的吧!

閱讀全文...

一片DVD可以放多長的影片?

DVD的容量

常常有人在問:「一片DVD可以放多長的影片?」「光碟片上標示120分鐘,但是我都沒辦法放那麼長的影片」「像魔戒一片將近4個小時是怎麼辦到的?」

這裡面牽涉到的因素很多,高登就把它一一說個明白。

單層vs雙層

不管是量產的DVD或是燒錄片都有單、雙層之別,單層的容量為4.7GB(也有人說是4.35GB),雙層的容量則為8.5GB,單層的市售或是出租的影片會有標明「DVD5」,而雙層的則是標示為「DVD9」。

至於燒錄片則是有分「DVD-R」、「DVD+R」、「DVD-RW」、「DVD+RW」、「DVD-R DL」、「DVD+R DL」、「DVD+RW DL」及「DVD-RW DL」很多種規格,「+」與「-」差異,我們另外再找時間談,但是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後面有「DL」字樣的就是「雙層Double Layer」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一直無法製作出一片超過二小時的影片,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用雙層的片子,保證一用改什麼設定一定可以的,但是...

雙層片比較貴、雙層片的相容性比較差以及雙層片燒錄品質較差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如果你是要儲存珍貴的影片資料的話,個人認為雙層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影片解析度

DVD可以容許的影片解析度,以NTSC制為例有352x240, 352x480, 704x480和720x480,沒錯是有這麼多種的解析度,而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720x480而已。

因為352x240就是NTSC VCD的解析度,所以就有人將許多片VCD合成一片DVD(影像解析度一樣,但是音效規格就不同,所以要轉檔過),另外也可能有人買過大陸的連續劇DVD,一片裡面也是放個10集左右,這種可能都是352x240或是352x480的解析度而已喔。

影片FPS

FPS(Frame Per Second)每秒幀數,以NTSC為例是29.97,但是請先看一下這一張影片的資訊:

一片DVD可以放多久的影片

這是一般電影的24 FPS的影片,但是實際的FPS是23.976,為什麼會有24 FPS的規格呢?因為電影工業所採用的標準就是每秒放映24格的膠卷底片,所以DVD在當初訂定的時候就給了23.976FPS的這個規格,所以你算看看:30/24=125%,可以多放25%的長度,這是市售電影DVD可以放那麼長影片的另一個原因。

有效解析度

請再看這一張圖:(點圖放大)

一片DVD可以放多久的影片

這是一張16:9影片的截圖,雖然整個影片的解析度還是720x480,但是圖中用藍線框起來的就是實際影片有用到的區域,只有720x368,當然每一部影片的有效解析度都有一些差異,但是差不多就是這個比例。

而這樣子的比例就是電影院的布幕比例:2.35:1,叫作Anamorphic,所以你再算算480/368=130%,又可以多出30%的容量。

可是不管是4:3、16:9或是2.35:1的影片,解析度都是720x480,只是不一定是正方型的像素點差別而已。

影片位元率

另外在第一張圖中第二個框起來標示為「average bitrate」平均位元率這個則是決定影片可以放多長的主要因素,但是一般的影片剪輯程式不會告訴你精確的算法,高登在這裡提供一個公式給大家參考:

影片位元率=36,000,000/秒數 (其實正確的分子應該是37,200,000,但是考慮影像跟聲音在合成(Mux)時會多佔用一些位元,所以用36,000,000是比較安全的算法)

所以如果你要放2小時的影片的話,位元率就是:36,000,000/7,200=5,000,就是你要在影片壓縮程式設定的位元率,不過且慢...

聲音位元率

上面算出來的位元率是「影像」+「聲音」的位元率,所以影像的位元率是上面算出的數值再減掉聲音的部份,一般以AC-3的音效,5.1聲道大多是448KB,如果你只要2聲道的音效的話256KB就足足有於了。

但是市面上比較低階的剪輯程式可能沒有支援AC-3音效輸出(版權費的原因),可能只能選PCM或是MPEG音效,這樣子的話一定要選MPEG音效,因為這樣子音效是還是有壓縮,如果選PCM音效的話,它的位元率是1544KB,會佔用許多的空間喔。

壓縮程式的好壞

專業的剪輯程式跟你使用的家用剪輯程式在低位元率壓縮時的差異就會很明顯,因為你用會聲會影或是威力導演的壓縮程式是沒辦法設太低的,否則畫質會劣化很嚴重。

另外在低位元率時,最好使用二次壓縮(二次編碼),這樣子雖然要兩倍的時間,但是品質也會好一點。

片源的問題

還有你注意看市售電影的畫面,很的都是屬於「淺景深」或是「特寫」的運鏡方式,這樣子除了主題清楚之外背景是模糊的,這樣子才能出壓出低位元率但是畫質又好的影片。

還有畫面的移動速度如果太快的話,也是不利於畫質,所以在拍攝時就要注意這方面,以免增加後製的困難度。

經過以上的分析,你是否能了解市售影片為什麼可以放那麼長的影片在一片裡面了嗎?

閱讀全文...

除舊佈新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又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時候了,相信大家最近幾天忙著大掃除,一定會有許多想要丟掉的東西,但是有一些東西可不能亂丟喔!

像是「廢電腦」、「廢光碟」都要送到指定的回收地點,或是交給資源回收車處理,高登是電腦這一行的,難免會有一些不能修,或是規格太舊的電腦主機及周邊設備,每年到這個時候總是要清一清,所謂:「舊」電腦不去、「新」台幣不來是也。

舊電腦回收

這是今天整理出來要報廢的東西,有電腦主機、印表機、光碟機、硬碟和故障最多的電源供應器!照例高登還是親自送到回收站領回收獎勵金,這麼一大堆換回了新台幣300元,是有一點少,但是為了環保還是要作的啦

不過要小抱怨一下:為什麼上網找不到完整的「廢電腦回收商」名單?相對於其他種類的回收商都可以輕易地找到回收地點和電話名單,但是電腦的就要一家一家看,真是不懂?!

不過我都是送到固定的回收商那裡,所以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一般人呢?搬到NOVA去?太累了!希望有相關主管機關的人員能聽到我們的心聲。

閱讀全文...

強制移除avast防毒程式

無法移除的avast

今天客戶送來一台中毒的電腦,裡面原來是裝avast家庭版,本來這一台電腦不久前就中過毒,高登手動幫他解掉也請他考慮是否換小紅傘Avira,但是客戶說小紅傘沒中文版的,所以還是堅持用avast!

但是高登這一次就堅持幫他換小紅傘防毒,因為avast現在真的不行了!於是先到控制台去移除avast,結果「新增/移除」按下去,什麼事也沒發生,於是又進「安全模式」去移除看看,還是不能移除!

avast! uninstall utility

記得之前有看過強制移除avast的程式,於是上網找了一下,找到了:

avast官網:avast! uninstall utility

請依照官網的指示操作:

  1. 將aswClear.exe下載至你的桌面。
  2. 電腦重新開機進「安全模式」。
  3. 執行aswClear.exe程式。
  4. 確認你的程式安裝目錄,如果不是預設的目錄請自行指定,然後按〔Uninstall〕。
  5. 強制移avast防毒程式
  6. 確認像圖中一樣顯示:「Program was successfully removed」,然後關閉程式。
  7. 強制移avast防毒程式
  8. 按〔是(Y)〕確認重開機。
  9. 強制移avast防毒程式

這樣子就可以乾淨的移除Avast防毒程式了。

閱讀全文...

DVD只留主影片

懶人看片法

過年到了大家是不是準備了許多好電影的DVD,要在放假時好好給他看一看呢?但是一直以來不管是市售的或是出租的DVD,總是會在主影片開始之前播放「版權宣告」、「電影公司片頭」還有一大堆管你要不要看的「預告片」,而且大部份都是強迫中獎,你只能按〔怏轉〕跳過去(有些過份的甚至快轉都不能按XD)!

就算是你從網路下載或是朋友「借你」的,大部份也都是這樣子的看片法,但是我就不這麼看,因為我可以將整個影片重整,讓DVD片子放入播放器之後,就好好坐下來欣賞影片,不用再去動遙控器了,所以叫「懶人看片法」。

準備動作

在這樣作之前,請將這片DVD放入電腦,用「PowerDVD」或「WinDVD」的播放程式播放,照原來步驟播到主影片的地方,然後看一下這一片的音軌有幾個?你現在切到第幾軌,以及字幕有幾軌,又是切到第幾軌?把這兩個記下來。

DVD只留主影片DVD只留主影片

為什麼要這樣作?因為台灣是屬「三區DVD」,而同一區的還有香港,而現在很多片子為了節省成本會將三區的所有內容作成一片,所以會有「國語」是中文、「廣東話」也是中文的情形,所以要先確定你要看的音軌和字幕是在哪一軌。

使用DVD Shrink來備份

如果你還沒用過「DVD Shrink」,請先看一下這篇:「用DVDShrink快速備份DVD影片」,裡面也有程式的下載及安裝說明。

接下來用DVD Shrink開啟光碟」,

DVD只留主影片

點選上面的〔重新建立〕按鈕。

DVD只留主影片

然後在右邊視窗的「DVD瀏覽器」選擇,點二下主影片(一般就是時間最長的那一個),它就會複製到左邊的「重新建立DVD」那邊。

DVD只留主影片

接下來新複製影片按滑鼠右鍵,選擇「設定預設的串流」:

DVD只留主影片

在這裡改成剛才記下的音軌和字幕軌編號。

DVD只留主影片

再來按上面的「備份」按鈕,選擇要存放的資料夾再按〔確定〕。

DVD只留主影片

等到好了之後,同樣用上一篇的方法用Nero燒錄成光碟就大功告成了!

閱讀全文...

用ProCoder 3 轉MTS檔

ProCoder 3

「會聲會影」爭氣一點吧!

上一篇MTS轉檔介紹了兩個可以轉MTS的程式TMPGEnc會聲會影11,本來有三個多小時的MTS檔,花了一天的時間都已經轉成AVI開始編輯了,但是不放心畫質所以先作了一段影片到電視上看,結果一看 - 慘了!

原來的「交錯式」影片已經被轉成「非交錯式」的影片,所以看起來的質感就跟VCD一樣,所有的動作都不是很清晰,這種成品客戶一定不能接受的,因為跟原來AVCHD的畫質差太多了。

於是找出真正的原因是:會聲會影11!下面這一張截圖是會聲會影轉的AVI:

MTS轉檔

而另一張是TMPGEnc所轉的AVI截圖:

MTS轉檔

看出兩者的差異了嗎?就在車子的影子這裡,第一張是被「去交錯」處理過的,所以看不到第二張一條一條的「交錯掃瞄線」,而第二張才是正確的AVI,看來當初為了貪圖方便而用會聲會影轉檔的決定是錯了,所以全部的檔案又要重新再轉檔一次(又要花一天的時間XD)。

轉檔的終極利器:ProCoder 3

於是就想到了朋友那裡的「ProCoder 3」這一套很貴的轉檔程式,朋友可是花了台幣一萬多買的,據說轉檔的速度其快無比,而且轉出來的畫質很優,於是就來試試ProCoder能不能轉MTS檔。

但是用ProCoder開啟MTS檔的時候竟然出現:「The Transcoder can not import this file. Either the fil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or the file is damaged!」這樣子的錯誤訊息,該不會那麼貴的程式不能轉MTS檔吧?

MTS轉檔

原來這只是副檔子的問題而已,只要將副檔名「.MTS」改成「.M2TS」,這樣子ProCoder就認得了,不過有近千個檔案安要怎麼改呢,這簡單:用「DOS指令」一次就解決了:

REN *.MTS *.M2TS

不懂DOS指令的請參考這一篇:「DOS指令 - 懷舊篇」。

用ProCoder 3 轉MTS檔

操作的步驟也是很簡單,首先在ProCoder的〔Source來源〕按〔Add新增〕按鈕,選取「.M2TS」檔

MTS轉檔

接下來在〔Target目標〕選〔DV〕→〔AVI〕記得是「16:9」的「WideScreen」比例才對喔!

MTS轉檔

然後再「Destination」這裡將檔名只留「%s」,「Path」設一下輸出的目錄。

MTS轉檔

最後按下〔Convert〕按鈕,接下來就是等...等...等...了。

MTS轉檔

不過速度真的有比較快,太概花只花了半天的時間就轉好了,還好將原來的AVI檔蓋過之後,原來的編輯都還在,不需要全部重頭再來過。

閱讀全文...

All in One SEO Pack:SEO懶人外掛

All in One SEO Pack外掛

WordPress的SEO用「All in One SEO Pack」外掛的話,你只要在這個外掛的後台設定一下,主要的「Meta中繼標記」都幫你設好了,而且還可以設定不重覆檢索分類、標籤與彙整頁,反正除了發文的部份之外都一次搞定,所以被稱為「SEO懶人外掛」一點都不為過。

  • 外掛名稱:All in One SEO Pack
  • 外掛網址:http://wordpress.org/extend/plugins/all-in-one-seo-pack/
  • 中文語系檔網址:西瓜田裡的牛
  • 外掛安裝及啟用:跟其他的外掛一樣,先到官網下載然後解壓縮到硬碟中,先不急著上傳,再到「西瓜田裡的牛」下載中文語系檔,一樣解壓縮將原來的語系檔覆蓋(因為官網的中文語系有問題),然後將整個「all-in-one-seo-pack」目錄上傳至主機的「wp-content/plugins」目錄,再到後台的外掛〔啟用〕就安裝完成了。

外掛設定

這個外掛設定也很簡單,請看以下的說明:

1.「首頁標題」:就是你的部落格名稱,設定這個會覆蓋原有WordPress後台原來的設定。

2.「首頁說明」:就是設定「meta name="description"」的文字,請輸入你的網站內容的描述。

3.「首頁關鍵字」:就是設定網站關鍵字「meta name="keywords"」,請設定你網站的主要關鍵字,每一個以半型的「,」分隔。 註: 很奇怪的是這個外掛並不會把你原來設定的「description」和「keywords」刪除,而只是在後面另外加上一個meta中繼標記,而這樣子作不知道會不會引起搜尋引擎的過度反應?

4.「改寫標題」:勾選的話就會覆蓋上列三項原有的設定,改用這裡的設定,既然要用這一個外掛應該沒有理由不勾才對。

All in One SEO Pack

5.從「文章標題格式」到「說明格式」這一段用內定值就好了,不需要再設定了。

6.「404錯誤網頁標題格式」:把「Nothing found for」改為中文的「找不到」。

7.「分頁格式」:改成「第%page%頁」,或者是建議用「文章分頁外掛」比較好看。

All in One SEO Pack

8.「使用分類名為作為關鍵字」:這個勾選之後會以該篇文章的分類作為該文章的「meta keywords」內定是不勾選,建議可以勾選。

9.「禁止對分類頁進行檢索」:這個勾選可以防上分類頁被重覆檢索。

10.「禁止對彙整頁進行檢索」:理由同上,勾選比較好。

11.「禁止對標籤彙整頁進行檢索」:這個不要勾選比較好,因為「標籤」在搜尋引的權重佔很大,所以還是檢索比較好。

12.「自動產生說明文字」:勾選這個的話會自動將文章的前面變成「meta description」裡面的摘要,這個有利於SEO。

All in One SEO Pack

13.「附加的文章頁首」、「附加的分頁頁首」和「附加的首頁頁首」這三項則是會在你的文章網誌分頁首頁的最左上角加上額外的文字,這樣子作有可能會破壞你原有版型的排列,因此也不建議使用。

14.「記錄重要事件」:原官網也沒交代記錄什麼,以及記錄在什麼地方,我一時也試不出來,就不要用好了。

All in One SEO Pack

發文的額外設定

這個「All in One SEO Pack」外掛除了以上的靜態設定之外,最強的功能是在發文時有額外的SEO選項可以針對單篇文章來設定,但是很多裝了這個外掛的人都沒注意到,或是不知道要怎麼設定,現在就讓高登把它一次講清楚。

當你在發表文章或是修改文章時,請往下捲動就可以看有多了一組的「All in One SEO Pack」的選項,把它點開就可以看到這些的設定。

All in One SEO Pack

在這裡你可以手動設定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這個只有影響瀏覽器標題列上的標題,對文章本身的標題沒有影響),還有文章的「說明」(就是meta description的摘要),還有這一篇文章的「關鍵字」,這種的作法算是最精確的SEO手法了,不過到底要設些什麼標題、說明或是關鍵字就有賴你自己的實驗去證明了。

以上文章摘錄自:高登和其他六位站長合著的「WordPress部落格架設與經營:站長親授的十堂課」這一本書中,如果想要完全掌握WordPress的功能的話,一定要買來看喔!

補充說明: 這個外掛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只是一些基本的SEO設定而已,要作好SEO還是要看你對整個SEO的認識是否正確,你可以看看我的原始碼:all in one seo free喔,還是一樣上SERP的第一頁!

閱讀全文...

攝影機別買錯規格

SONY HDR-SR10 AVCHD攝影機

NTSC vs PAL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呼籲就是因為:「有人真的買錯了」!要了解攝影機規格就要先從電視系統的規格談起,現在世界上的電視系統主要分為「NTSC」和「PAL」兩大系統,像台灣、日本和美國就是採用NTSC系統,而大陸、香港、歐洲、俄國、中東、中南美和大部份的東南亞地區則是採用PAL系統,先來看一下這兩個系統有什麼差異: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

  • 525條水平掃瞄線
  • 每秒30個畫格
  • 每秒15750條掃瞄線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

  • 625條水平掃瞄線
  • 每秒25個畫格
  • 每秒15625條掃瞄線

為什麼會有每秒畫格數的不同,是因為各地所使用的供電頻率不同所致,像使用NTSC系統的國家供電的頻率為60Hz,而使用PAL系統的國家供電的頻率為50Hz,但是不管NTSC或是PAL都是屬於「交錯掃瞄(Interlace)」的方式,就是就每一個畫格分成奇數跟偶數的掃瞄線,每一個畫格會先掃完奇數之後再掃偶數的掃瞄線(或者相反),所以用30畫格的頻率就可以模擬出60畫格的效果,但是副作用是會有閃爍的效應,這也是LCD還沒有出來之前電視會很傷眼睛的最大元凶(LCD因為殘留時間較長,所以已經看不到閃爍了)

事實上也有一種巴西用的PAL-M的系統是用每秒30畫格的,它的規格跟NTSC如出一轍,但是卻是PAL的系統! 另外還有一種在原來東歐及舊蘇聯使用的SECAM系統,不過現在已經都改成PAL系統了。

什麼是交錯掃瞄

我們現在講的是電視系統,這個跟DVD還有藍光BD的系統有一些差異,在DVD還有BD藍光有所謂的「I」跟「P」兩種規格,「I」就是前面講到的Interlaced,而「P」就是另外一種規格更高的「循序掃瞄」(Prograssive),這種規格能夠完整輸出每秒60畫格所以畫質當然更好,但是也要你的電視有支援才有用,而台灣在這「高畫質電視HDTV」一方面是落後其他國家許多,因為到現在規格都還沒確定更不用談實際上的應用了,甚至連許多人眼中的「落後國家」 - 中國,也都早就自己發射衛星全國都可以收看HDTV了。

很多人都說「P」優於「I」,但是比較的基礎要一致才有意義,像「720P」的解析度只有「1280x720」會比「1080I」的「1920x1080」優嗎?那是不可能的,不過相同的解析度「1080P」一定比「1080I」優這是毋庸置疑的!

交錯掃瞄的視訊檔案在電腦觀看的時候會有一種在電視上看不到的特殊效果,請看下圖:

交錯掃瞄線

看到了沒?圖中出現了一條條水平的線條,這種線條在移動快一點的水平PAN鏡就會出現,這個就是交錯掃瞄的證明,但是現在電腦的播放程式大部份都已經將這種交錯掃瞄的訊號處理過了,所以要看到像這種的畫面還要找特別的程式才有辦法。

高登接觸過的許多剛開始用電腦來編輯影片的使用者,對上面的掃瞄線會很在意,一直在問有什麼問題嗎?等到他們把成品轉成DVD在電視上看才知道,原來那些線在電視上真的都「不見了」!

但是最近因為訊號來源太多,有些廣告公司在電視上的廣告片竟然會出現「圖場不對」的影片,看這種影片比看純30P的影片還慘,因為畫面一移動就都是「鬼影」(就是感覺畫面有雙重影像重疊),這個效應在以前的「VCD」時代是正常的,但是出現在電視的廣播中就是不正常了,好像有點離題了,趕快回頭講正題吧!

攝影機有美規歐規之分

在世界各地銷售的攝影機,如果是在「NTSC」制的國家一般都是所謂的「美規」的,而在「PAL」制的國家所賣的就會是「歐規」的,因此當你在國外購買攝影機的時候,請千萬要注意是不是買錯規格了,尤其是在香港或是大陸地區你買得到的大部份是「PAL」制的,所以縱使賣的比台灣便宜很多最好還是不要買。

要不然買錯了,拍好的影片無法在電視上觀看那就損失慘重了,或許有人會說:「現在新的液晶電視都可以播PAL的影片」,但是DVD或是藍光播放器呢?別人家的電視呢?你的影片編輯程式呢?你終究還是得轉成「NTSC」制的,但是一轉換就會讓影片損失畫質。

以SONY的攝影機型號為例,在機型的後面有加「E」的就是「PAL」制的,像「HDR-SR10」是美規,而「HDR-SR10E」就是歐規,這樣能夠分辨了嗎?

以上是因為收到旅行社寄來的影片就是「PAL」制的,所以高登才發這一篇文的,雖然我還是有辦法把這些影片轉成「NTSC」制的,但是出來的畫質就是比從頭到尾都是「NTSC」制的差了一點。

閱讀全文...

讓全世界都看得懂你的網站

Google 網站翻譯工具

Google翻譯小工具

高登曾經在「意外的訪客」這一篇文中介紹過Google翻譯的網站,這個是給一般人用的,但是身為部落格主人的你是不是可以讓別人更方便地使用Google的翻譯工具呢?

相信已經有人知道答案了,就在這篇文章右邊的一個小小的Google網站工具就可以達成這個目的。曾經有網友問這個工具是怎麼來的,因為他在「Google小工具」中找了老半天都找不到,事實上我也不知道是誰去挖出來的,只是在別人的網站看到了覺得不錯,就引用了這個程式碼。

這個工具是用JavaScript作的,所以如果你的網站支援的話都可以用,而且直接貼上程式碼就好了,不用什麼申請的步驟。

以下就是程式碼: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gmodules.com/ig/ifr?url=http://www.google.com/ig/modules/translatemypage.xml&up_source_language=zh-TW&w=160&h=60&title=&border=&output=js"></script>

裡面你可以改的就是「w=160」的寬度和「h=60」的高度設定,其他的就照抄就好了。

天涯若比鄰

當有外國的朋友來訪的時候,訪過這個工具就可以轉成任何的語言,這樣子是不是很好玩呀!

而且這個工具有一個特色(事實上也是所有Google程式的特色):「讓你貢獻一己之力」,例如我把我的網頁翻譯成了日文,然後在文字的段落停留一下子,就會出現原來的中文字,如果你覺得翻譯的不是很好,就可以點選彈出視窗中的「更好的翻譯建議」再輸入你的建議,Google的人員就會針對你的建議來修正,讓翻譯變得更完美。

Google 網站翻譯工具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如果你的AdSense有設定「允許的網站」清單的話,請你加上translate.google.com,因為這個工具是在Google的網址之下運作的,如果你沒有這樣子設定,別人點的廣告就會不算數喔!

補充:找到Google官網的連結了: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tools?hl=zh-TW,不過官網程式碼中少了「type="text/javascript" 」的宣告喔!

閱讀全文...

看誰幫你加分

Link Diagnosis

Link Diagnosis連結分析網站

Google PageRank的計算公式一直是大家想要挖出來的東西,但是Google不會告訴你實際上的公式,因為這樣子就不好玩了(沒得玩了)!

今天高登要介紹的這一個「Link Diagnosis」網站就比較大方一點,它會告訴你有哪些站加了你的連結,以及這些站的PR、連結數等數據,然後用這些數據給你一份報表,所以在意PageRank的人都應該到這個網站測一下。

測試的方法很簡單,就在「Website」的欄位輸入你要查詢的網址按下〔Start〕。

看誰幫你加分

然後等個幾分鐘就有結果了:可是這是什麼結果啊?!

原來它告訴你如果你是用Firefox瀏覽器的話,可以加裝一個外掛就可以看到更完整的資料,如果不用FireFox或是沒有加裝外掛的話,就只能看到基本的連結數資料而已。

看誰幫你加分

這是沒有加裝外掛的報表,真的沒什麼看頭,另外一提這個站的資料來源是從Yahoo抓來的,所以連結數跟Google的有些不一樣喔!(點圖可放大)

看誰幫你加分

所以就改用Firefox從頭再來一次,在該網站首頁的「Firefox extension」點下去,或者是點擊上面「Report completed with limited data」報表的「LinkDiagnosis Firefox Extension」連結,就會出現下載檔案的視窗(這個外掛不會自動安裝要手動安裝):

看誰幫你加分

下載完成的視窗在檔案上按〔右鍵〕→〔開啟所在資料夾〕,就可以看到這個「linkdiagnosis.xpi」的檔案。

看誰幫你加分

再將這個檔案拉入Firefox視窗。

看誰幫你加分

這時候會顯示「作者未驗證」的警告視窗,不怕死的就給他〔立刻安裝〕按下去(我也不知道這個外掛有沒有問題)。

看誰幫你加分

這樣子就裝好外掛了,再按〔重新啟動Firefox〕這個外掛才能用喔!

看誰幫你加分

這是有外掛的報表,是不是豐富多了?(點圖可放大)

看誰幫你加分

在「反向連結Backlinks」這一部份分別是連你網站的網址(url)、該站的PR、連結的說明文字(anchor)、連結型式(linktype)、該站的正向連結數(links)及連結的強度(strength)。

你可以按每一個項目的名稱,就會按照那一個項目來排序,而強度的算法該站是說:PR+1的3次方/連結數(我算了一下也不對),這種算法跟Google的算法類似,但只是一個參考的數據而已不用太計較。

至於「連結型式linktype」則是有「good」、「missing」、「nofollow」和「NA」四種,不過「nofollow」還算分數就不大對了,應該是不計分才對。

看誰幫你加分

接下來「熱門頁面Top Pages」則是看最多的連結是到達哪一個頁面,也就是你文章熱門的程度。

看誰幫你加分

再來的的「熱門的說明文字Most Popular Anchors」則是看別人有沒有在連結上加上文字,或者只是網址的連結而已(加上文字算是幫你的站打知名度啦)。

看誰幫你加分

再來這個「PR分佈圖Pagerank Distribution」則是連你網址的PR分佈,

看誰幫你加分

最後的「連結型式Link Types」則是上面所說明的型式的分佈比例。

看誰幫你加分

另外在該網站首頁中間的那一項「Site Diagnosis」則是幫你檢查網站的Sitemap有沒有問題,比較特別的是關於「tag」這一部份可能是參考某些網站的tag建議值,但是我們都是用中文的標籤,所以就不用在意這邊的錯誤。

看誰幫你加分

最後既然是外掛功能就不只是在這一個網站用而已,你可以在你想要查的網站上按滑鼠右鍵就可以看到功能表多了「Link Diagnosis」和「Get Page Age」這兩項,直接點下去就連到他們的網站去分析了。

看誰幫你加分

可是「Page Age」這一項都抓不到資料,不知道為什麼?!

很實用的一個網站吧?如果你的連結很多就自己慢慢研究囉!

閱讀全文...